治疗:
1.一般治疗 首先应了解吞服腐蚀剂的性质,严重病例,给予静脉输液、镇静、止痛,有喉及会厌损伤及
呼吸困难者,应立即做
气管切开。为避免二次损伤不能用催吐治疗。无论吞服酸性或碱性腐蚀剂均可用生理盐水灌洗。许多腐蚀剂除对局部有损伤外,尚可吸收引起全身中毒,因而应仔细放置胃管,反复多次洗胃,每次注入量不宜太多,以免胃有灼伤时引起穿孔,洗胃后可将胃管保留,作为饲食、维持营养及给予药物之用,尚可起到支撑作用。下胃管要小心,以免加重食管损伤。避免使用酸碱中和剂,因中和剂可产生气体和热,加重损伤。留置胃管作为饲食通道,胃管不易进入,胃同时有严重灼伤不能行胃造口者,可行空肠造口术维持营养。
2.急诊手术 有上消化道的广泛坏死、穿孔和严重
出血,病人的死亡率甚高,常需要急诊手术治疗。手术有胸腔闭式引流、
纵隔扩清术、食管切除、颈部食管外置以及食管胃切除等,后期再行食管或胃重建。这类病人只有及时诊断、及时手术治疗可望挽救部分病人的生命。
3.食管瘢痕狭窄的预防 食管瘢痕狭窄是食管腐蚀伤后期的严重并发症,如何减轻和防止瘢痕形成引起食管狭窄,避免再次施行大型的食管重建手术。目前研究或已用于临床的预防方法,主要集中在药物和机械两方面。
(1)采用药物控制瘢痕形成:采用药物控制瘢痕形成,预防或减轻食管狭窄的发生是最理想的方法。研究用于临床预防食管烧伤后瘢痕狭窄的药物有:?-氨基丙腈(?-Aminopropionitrie,BAPN)是一种强力的黧豆中毒因子,有抑制
赖氨酸氧化酶的作用,从而可防止
胶原互相连接,此法已有临床试用,未发现毒性反应。
青霉胺(Penicillamine)及
秋水仙碱(秋水仙素Colchicine)实验研究证实均有控制瘢痕的能力,但未见
临床应用的报告。实验室观察
异烟肼在预防犬碱性食管烧伤后瘢痕狭窄的效果较
甲泼尼龙佳,其机制可能系
异烟肼的衍生物
肼屈嗪(肼苯哒嗪)为
单胺氧化酶抑制剂,能够影响
胶原的交联而抑制
胶原的合成,但无
临床应用资料。上皮生长因子联合
干扰素-γ治疗能明显减少实验动物食管狭窄的发生率。此外,最近有人采用皮下注射
肝素7天预防食管烧伤后瘢痕狭窄,实验结果显示
肝素有较好的预防食管瘢痕狭窄的效果,其机制可能是
肝素有抗凝、抗血栓及对上皮的保护作用。
(2)食管扩张治疗:食管扩张在预防和减轻食管烧伤后瘢痕狭窄的疗效已得到公认,对瘢痕组织形成早期行食管扩张的效果较好,但严重、多发及广泛狭窄则效果不佳。一般情况多在食管烧伤后10天开始进行扩张,但近一些年来,不少人主张早期扩张,其效果更为显著。
后期部分病人形成食管狭窄需用扩张疗法,单纯性或轻型节段性狭窄有良好效果。扩张应在急性期消退后瘢痕形成刚开始时较合适。通过吞服或食管镜检时放入丝线作扩张时的引导,可以避免食管穿孔的并发症。亦可将导线经胃造口引出,为食管狭窄病人作扩张之导引。引线扩张的优点是并发症少,无需麻醉,操作简便。
成人食管扩张可在表面麻醉下施行,对儿童或不能很好配合者,应行
全身麻醉。扩张器的种类甚多,如水银探子(Maloney dilators)、球囊扩张器及沙氏扩张器(Savary-Guillard)等,其中以沙氏扩张器应用最多。扩张时,先经口在食管镜或X线透视下放入引导钢丝,然后套入扩张探条。套入的扩张探条应涂擦
液状石蜡(
石蜡油),由细而粗逐步扩大。每次扩张更换探子不得超过3条,探子应在狭窄部位停留数分钟后再更换下一型号探子,开始扩张间隔时间每周1次,逐步延长至每个月1次。扩张至直径1.5cm而狭窄不再缩小才算成功。一般扩张时间需要半年至1年,如以后再次发生狭窄,可按上述扩张方法重新开始。为增强扩张治疗的效果,有的作者于扩张时在病灶内注射皮质激素,经临床病例对比观察,此法可减少扩张的次数,提高治疗的效果。
食管扩张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食管穿孔,食管穿孔早期临床表现不甚明显,但进展迅速,如未及时诊断和治疗,预后不佳,须引起注意。
另外还可采用循环扩张法。方法较为简单、方便,穿孔危险性较小,效果可靠,特别在我国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更为适用。采用循环扩张法应先做胃造口及放入牵拉用的丝线。儿童行
全身麻醉,成人可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在
局部麻醉下手术。腹部常规消毒铺单后,在上腹正中做一切口长4v5cm,进入腹腔。在胃前壁做一荷包缝线后,切开胃壁,将预先放入胃内之胃管末端缚一粗丝线或尼龙线,将其从口腔拉出。如放置胃管困难,可在食管镜下放入探条,将线缚在探条尾部。将胃造口管插入胃内,丝线或尼龙线自胃造口引出,完成
胃造口术。将胃造口引出的丝线妥为固定,将口腔的丝线固定于齿缝间(我们常规将线引出鼻孔,固定于鼻部。如此虽然增加了一些操作,但固定线不易被脱出。需要行食管扩张可在表面麻醉下进行,扩张时将口端之丝线缚于橄榄形之金属探头或梭形塑料探子,涂上
液状石蜡(
石蜡油)或吞服少许
液状石蜡(
石蜡油),探头另一端再缚上丝线,将探子从口腔经狭窄区拉入胃内,再由胃内拉出(图1)。扩张后将口端及胃端的丝线妥为固定,待下次扩张时使用。
注意事项:嘱咐病人对导入食管内的丝线妥为保护,以免脱出。如遇到这种情况,可再次经口将胃管或探子放入胃内,再从胃造口在食管镜协助下将胃管或探子拖出胃造口外,重新引入丝线。于每次扩张时应更换新线,以免在食管及胃内长时间受侵蚀而变脆。扩张时探子须由小号逐渐增加至大号,切忌操之过急,以免引起穿孔。
(3)食管腔内置管(intraluminal stenting):采用食管腔内置管预防食管烧伤后瘢痕狭窄,首先由Rey及Mills报道。方法是在食管腔内置入长约40cm、内径0.95cm的医用硅胶管,下方有一抗反流活瓣,上端缚一小管,经口置入食管后,从鼻部引出,作为固定导管用(图2)。
一般置管3周后拔出,同时应用抗生素和皮质激素,食管腔内置管失败主要由于病人不能耐受长时间的置管,和食管瘢痕形成短食管,导致胃食管反流所致。
4.食管瘢痕狭窄的外科治疗
手术适应证:
①广泛性食管狭窄,广泛而坚硬之食管瘢痕狭窄,企图扩张治疗是危险而无效的,并常因扩张而导致食管穿孔。
②短而硬的狭窄,经扩张治疗效果不佳者。
③其他部位的狭窄如
幽门梗阻等。
手术方法:视病变范围及程度而定。 除个别非常短的食管狭窄可采取纵切横缝的食管成形术外,绝大多数的病人需要行食管重建。胃、结肠、空肠、甚至肌皮瓣均可用于食管重建,但以结肠应用最多。除急性期有食管和胃坏死、穿孔、大
出血等需要急诊手术外,已进入慢性狭窄期者则应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,一般多主张6个月后再行重建手术,此时病变已较稳定,便于判定切除和吻合的部位。对受损害的食管是否同时切除尚有争议。主张切除者认为不论是在旷置或有功能的食管中均可能发生癌变,尤其是因狭窄而扩张者,其发生率有报道自2.4%至8%不等。自伤后至出现癌肿的间隔平均为40v45年。另一种意见认为同时切除受损食管,对已经弱的病人增加了负担,而癌发生率又很低,故旷置食管是合理的。
(1)胃代食管术:食管狭窄位于主动脉弓以下,可经
左胸后外侧切口进胸。切开膈肌,游离胃。如未切除瘢痕食管,游离胃时,已将贲门离断者则将胃底上移,在狭窄上方行食管胃端-侧吻合。如狭窄位置较低,胃足够大,未离断贲门者,最好在狭窄段食管上端切断,远端缝合关闭,近端与胃行端-侧吻合。如已切除病变食管,可将食管断端与胃吻合。这类主动脉弓以下狭窄的病例,特别
1.
急诊处理程序如下:
①简要采集病史,包括所服腐蚀剂的种类、时间、浓度和量。
②迅速判断病人一般情况,特别是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状况。保持呼吸道通畅,必要时
气管切开。尽快建立静脉通道。
③尽早吞服植物油或蛋白水,以保护食管和胃粘膜。无条件时甚至吞咽生理盐水或清水稀释。对以往用弱酸溶液中和碱性物、碱性溶液中和酸性物的方法,现有争议。有认为此法不仅无益,而且有害,因化学反应产生的热可造成再度损伤。
④积极处理并发症,包括喉头
水肿、
休克、胃穿孔、
纵隔炎等。
⑤防止食管狭窄,早期使用
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生素,可减轻
炎症反应、预防
感染、纤维组织增生及瘢痕形成。对疑有食管、胃穿孔者禁用激素。腔内是否置管作食管腔内支架或食管加压法防止狭窄,对其效果目前尚有争议。
2.扩张疗法 宜在伤后2~3周后食管急性
炎症、
水肿开始消退后进行。对轻度环状狭窄可采用食管镜下探条扩张术;对长管状狭窄宜采用吞线经胃造瘘口拉出,系紧扩张子顺向或逆向作扩张术。有的采用塑料细条作扩张术。食管扩张应定期重复进行。
3.手术疗法 对严重长段狭窄及扩张疗法失败者,可采用手术治疗。在狭窄部的上方将食管切断,根据具体情况以胃、空肠或结肠与其吻合替代食管。将狭窄段食管旷置或切除。胃或肠段上提途径可经胸膜腔、胸骨后或胸骨前皮下,根据病人一般情况而定。